close

        B 型肝炎疫苗,並不具有永久的 免疫性/防護性,這是受過醫學知識訓練的人大抵都會有的基本觀念,但對於微生物免疫學無所接觸的人,對於疫苗 未必會有正確的認知,有關 B 型肝炎疫苗是否該補打的問題,以下 自由時報 與 中時電子報 均有相關詳盡報導。

B肝高危險群 疫苗失效應補種 《自由時報,2009/02/19 04:09,記者王昶閔/台北報導》
肝病是台灣國病,近年陸續有研究發現,新生兒接種B型肝炎疫苗後,估計在十五到十八年後,有二成抗體或免疫記憶消失,引發是否補打疫苗爭議,衛生署對此首度提出正式建議指出,多重性伴侶者、洗腎者等B型肝炎感染高危險群,可自費追加一劑B肝疫苗,非高危險群者也可自費追加疫苗。

衛生署「傳染病防治諮詢委員會預防接種組」委員會最近決議,針對「依時程完成B型肝炎疫苗接種,經檢驗為B型肝炎表面抗體陰性者」,首度對提出疫苗補種條件的明確建議。

衛生署建議,可補接種B肝疫苗的高危險群,包括血液透析病人、器官移植病人、接受血液製劑治療者、免疫不全者;多重性伴侶、注射藥癮者;同住者或性伴侶為帶原者;身心發展遲緩收容機構之住民與工作者;可能接觸血液之醫療衛生等工作者。

該建議指出,高危險群若發現B肝抗體消失,可自費追加一劑B型肝炎疫苗,一個月後再抽血檢驗,若表面抗體仍為陰性(低於 10 mIU/ml),可分別在一個月與半年後,接續完成第二、三劑疫苗。如經此補接種仍無法產生抗體者,就沒有必要繼續接種,但需要長期監測是否感染B肝,以及早防治。

衛生署建議,非B型肝炎感染高危險群,目前尚無須全面再追加疫苗。若個案或家屬非常擔憂,可自費追加一劑,一個月後再抽血檢驗,若表面抗體仍為陰性(低於10 mIU/ml),可諮詢醫學中心內科或兒科所屬的消化科、感染科等次專科醫師。除高危險群外,肝基會執行長、台大內科教授許金川也建議,二十五歲以下民眾,不妨去檢查是否疫苗抗體已消失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衛署:非B肝感染高危險群  無須追加疫苗 《中時電子報,2009/02/19 12:14,中時健康,楊格非/台北報導 》
小時候接種了B型肝炎疫苗,長大之後,還要補打嗎?衛生署傳染病防治諮詢委員會建議,如果不是B型肝炎感染高危險群,並沒有必要全面再追加一劑B型肝炎疫苗。

台灣從民國74年起,開始全面接種B型肝炎疫苗,經過數年之後,血清抗體可能逐漸降低,或是無法檢出抗體,引起許多民眾關切,擔心自己感染上B型肝炎病毒。

依據疾病管制局長期委託國內專家學者研究顯示,大多數未檢出抗體的個案,對於B型肝炎病毒感染仍具有保護力;一項長期追蹤研究也顯示,近年國內急性B型肝炎通報病例並未明顯上升。

該研究顯示,受試者從7歲時檢測B型肝炎抗體,長期追蹤至14歲,不論B型肝炎抗體有無檢出,以及有無追加1劑B型肝炎疫苗的個案,均無新增之B型肝炎帶原者。

衛生署「傳染病防治諮詢委員會預防接種組」委員建議,如果是B型肝炎感染高危險群,可自費追加一劑B型肝炎疫苗,一個月後再抽血檢驗,若表面抗體仍為陰性,可以採「0-1-6個月」時程,接續完成第2、3劑疫苗。

高危險群則包括血液透析病人、器官移植病人、接受血液製劑治療者、免疫不全者、多重性伴侶、注射藥癮者、同住者或性伴侶為B肝帶原者、身心發展遲緩收容機構之住民與工作者,以及可能接觸血液之醫療衛生等工作者。

如果經過補種,還是無法產生抗體者,則無需再接種,但仍應採取B型肝炎等相關預防措施,並定期追蹤B型肝炎表面抗原(HBsAg)變化。

「傳染病防治諮詢委員會預防接種組」委員認為,如果不是 B型肝炎感染高危險群,目前倒是沒有必要全面再追加一劑B型肝炎疫苗。

若個案或家屬還是感到擔憂,則可自費追加一劑,一個月後再抽血檢驗,若表面抗體仍為陰性(< 10 mIU/ml),可諮詢醫學中心內科或兒科之消化科、感染科等相關專科醫師。

若需瞭解相關訊息,請撥打民眾疫情通報及諮詢專線:1922或參閱疾病管制局網站http://www.cdc.gov.tw。

中時健康:http://health.chinatimes.com/contents.aspx?cid=5,69&id=4822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閑雲 的頭像
    閑雲

    雲淡風輕之閑雲棧

    閑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