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愛肝加油站》肝指數、黃疸指數 升降不同步
【自由時報,2010/03/23 04:11,文/許金川
】 Q: 我的兒子32歲,是一名電腦工程師,常常作息不正常,熬夜工作、趕案子,他本身有B型肝炎帶原,因為工作忙,也就忘了追蹤,結果一月底開始,胃口變得不好,人也十分疲倦,一直到眼睛、皮膚都變黃了,才就醫。檢查後發現是B型肝炎發作,B肝病毒量上億,GPT已經衝到2800多,黃疸指數10,醫師趕緊安排入院,並且給予抗病毒藥物─貝樂克治療,用藥至今約3星期,目前GPT與HBV-DNA都大幅下降,可是黃疸仍然往上爬升,請問怎麼會這樣呢?醫師說要考慮肝臟移植評估,真的有必要嗎?
A: 評估肝臟發炎程度時,除了依據GOT、GPT之外,血中的黃疸指數也是一項重要指標,當肝臟細胞因為嚴重發炎受損時,血中的膽紅素無法在肝臟正常代謝與轉換,因此皮膚、鞏膜(眼白)會變黃,小便的顏色也會呈深茶色。
臨床上,肝炎發作時,肝指數與黃疸指數升高至頂點與恢復至正常的時間點有其先後。通常GOT、GPT會先上升,其後黃疸指數才會跟著升高,下降時,也是GOT、GPT先逐漸恢復,黃疸指數才隨之下降。
雖然有時肝指數已經往下降,可是黃疸指數還會再繼續爬升,只有當黃疸指數升至高點之後,才會開始下降。
您的兒子目前HBV-DNA與GOT、GPT明顯下降,但黃疸仍持續爬升,此情況表示,B型肝炎病毒的繁殖複製已經受到貝樂克的壓制,但是肝細胞損傷慘烈,肝臟功能並未恢復,須保持密切觀察。
至於是否嚴重到需要進行肝臟移植手術?還需要持續觀察後續黃疸指數,及其它肝功能的變化才能決定。由於無法明確預測肝臟功能可否恢復,因此,基於安全上的考量,會先考慮做肝臟移植的評估,並非一旦做了肝臟移植評估,就一定要做肝臟移植手術,如果您的兒子之後,黃疸指數逐漸恢復正常,當然也就不用肝臟移植治療了。
但是,不論工作再忙,切記,日後一定要在肝膽科門診做好追蹤檢查工作,才不會重蹈這次B型肝炎嚴重發作的經驗。
(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、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)
●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備有B型、C型肝炎治療小手冊、肝癌治療小手冊及好心肝會刊,供民眾免費索閱。新出刊的49期會刊有「藥物治療擺脫C型肝炎宿命」、「健保放寬B、C肝用藥給付」、「肝病TIPS治療緩解食道靜脈曲張」等。諮詢專線:0800-000-583,網址:www.liver.org.tw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港學者:針灸可能傳染愛滋及肝炎
《中時電子報,2010/03/22 02:29,諶悠文/綜合報導
》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教授胡釗逸等人,在最新一期《英國醫學期刊》發表文章,指出全球至今傳出五十起針灸導致感染的個案,但只是冰山一角。他們呼籲加強感染控制措施,包括使用拋棄式針體、施針前後加強皮膚消毒及殺菌處理。
胡釗逸警告,針灸的針深入皮下數公分,有可能引發「針灸分支桿菌病」(acupuncture mycobacteriosis),細菌通常經由受汙染的棉花棒、毛巾和熱敷袋在插針點附近滋生,進而導致膿腫和潰瘍。
全球迄今傳出五十起個案,大部分病人自動痊癒,但有五%至一○%患者出現關節受損、多重器官衰竭、食肉菌感染及癱瘓等嚴重症狀;最少出現五起B型肝炎案例。此外,針灸也可能傳播C型肝炎及愛滋病毒。
- Mar 28 Sun 2010 22:01
轉貼 兩則與B型肝炎之常識 有關之新聞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