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自由時報,記者洪素卿/台北報導,2010/09/15 04:11
》不少B肝患者因為沒有症狀、輕忽治療的重要性。不過,B型肝炎醫療策進會日前以中研院建立的「肝炎風險預測模式」對臨床患者進行評估,結果發現,接受治療可以大幅降低預期罹癌率,其中,10年罹癌機率可降至原本的1/3。
B型肝炎醫療策進會台灣分會會長、基隆長庚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簡榮南表示,這套肝炎風險預測模式只要將患者的性別、年齡、肝功能指數、e抗原,以及B肝病毒量數值等5項預測指標填入,就可以推估未來10年內罹患肝癌的機率,準確率約8成。
例如,性別為男性有2分,45到49歲為3分,肝功能指數大於45為2分,e抗原陽性為2分,B肝病毒量超過1萬、不到10萬者為3分。5項總計12分,未來10年內罹患肝癌的機率為13.4%。
這次則是針對223位B肝患者進行問卷面訪,再套用這項「肝炎風險預測模式」,並比對其治療前後的預測可能罹癌機率。結果顯示,經完整治療後,患者體內B肝病毒受到抑制,平均預測出來的10年罹癌機率從原本的13.5%下降至4.12%。
簡榮南指出,B型肝炎策進會即日起,會在官網(www.ACT-HBV.tw)將這套預測模式上線,民眾可上網了解自己或是親友的風險,把握治療機會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追蹤發現B肝患者接受治療平均每年罹肝癌率降
《中廣新聞網,2010/09/14 15:35,陳奕華報導
》中研院研發的「肝癌風險預測模式」首度應用在國內臨床研究,推算治療後罹癌風險,結果發現,B肝患者接受治療28個月後,平均每年罹癌機率下降一個百分點,如果沒有治療,十年後罹癌風險則高出三倍。
國內首度把「肝癌風險預測模式」應用在臨床結果出爐,這項調查追蹤兩百多位患者,分為健康帶原者、有病毒帶原者、以及慢性B型肝炎病人三組,結果發現,這群患者如果持續不接受治療,三年罹癌機率為2.54%、五年後是5.73%,十年後則成為13.51%,不過開始接受治療之後,罹癌機率數值則成為0.69%、1.63%、4.12%,明顯下降。
B肝策進會會長、長庚肝膽腸胃科主任簡榮南說:「他接受病毒的治療,平均治療28個月,還在治療中,治療前如果你去評估他三年、五年、十年,每一年得到肝癌的機會,就是接近每一年下降1%,那指引就是B肝病人要好好去治療,可以降低肝癌發生率。」
不過統計顯示,國內三十到五十四歲的青壯年族群,接受治療的比率卻是比五十五到六十五歲還要低,顯示社會中堅份子容易忽略治療的重要,醫師提醒,就算是健康帶原者也不能輕忽,因為一年罹癌率0.09%,五年罹癌率是0.5%,十年則是1.2%,盛行率比一般人高,因此B肝仍應定期追蹤,減低罹癌風險。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B肝風險自己算 準確率8成
《中央社,記者陳清芳台北14日電,2010/09/14 17:02
》B型肝炎帶原者可根據性別、年齡、肝功能指數、e抗原、病毒量等5個指標,預測自己肝癌的風險,慢性B肝病患進入治療後,平均每年罹癌機率可下降1%。
這套「肝癌風險預測模式」是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建仁及研究人員楊懷壹等人的研究成果,只要根據這5個指標,放入運算模式中,就可以推估未來10年內肝炎變成肝癌的風險,準確率約8成。
B型肝炎醫療策進會台灣分會將公式上線,B肝帶原者可自己算,舉例來說,性別男性為2分,45到49歲為3分,肝功能指數大於45為2分,e抗原陽性為2分,B肝病毒量超過1萬未及10萬者為3分。5項總計11分時,未來10年內罹患肝癌的機率為8.4%。
分會會長、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簡榮南以院方223位B肝患者做問卷面訪,結果顯示「肝癌風險預測模式」可信度很高,而且病人開始治療後,體內的B肝病毒受到抑制,罹癌機率每年下降1%。
簡榮南說,B肝帶原者約有6成是不需治療的健康帶原者,其餘帶原者在病毒活躍時,不可輕忽惡化肝硬化、肝癌的危險;然而,30到54歲的青壯年族群較沒警覺,接受治療的比率,低於55歲到65歲的中老年。
最近簡榮南遇到全家都B肝帶原的肝病3姊弟,弟弟先發現肝癌,嚇得哥哥去檢查,結果是肝硬化,後來40歲出頭的姊姊驗出1.2公分的肝癌時,無法接受事實,醫師勸說「小型肝癌早發現、早治療、療效佳,算是運氣好」,姊姊才釋懷接受治療。
簡榮南建議,健保現在給付慢性B肝患者的口服抗藥物,最久可服用3年,外加1年的鞏固療程,年輕病患要結婚、懷孕,可以拼一下先注射半年到1年的干擾素療程,如果反應不好,再考慮3加1年的口服藥物治療。
留言列表